四十八式太极拳课教学大纲
  一  课程简介: 
  杨式太极拳密切结合意识呼吸动作,是以协调身心来进行锻炼的运动方式,在心静用意的动作中使意境获得生养而强壮脏腑、通达关窍、疏理经络,故能增强营卫二气、健壮体魄、抵御疾病以及外来侵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流动的水和经常转动的门转轴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和生物的侵袭,用来比喻人体经常运动锻炼可以不生病。如何选择一种能因地制宜又能长期坚持并且风雨无阻的锻炼方式,以维护我们健康的体魄,杨式太极拳无疑为我们展示了一条理想的途径。
  课程编号:1511273
  课程名称:  四十八式太极拳   The Forty-eight   of Taiji  
  课程类型: 通识选修课
  学    时:24               学    分:1.5
  开课学期:2-8
  开课对象:不限
  先修课程:无
  执笔人:孔军               审校人:
  二、教学目的
  (一)掌握四十八式杨式太极拳全套动作。
  (二)增强体质,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三)增进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尤其杨式太极拳的了解。
  三、教材
  1.推荐教材:《四十八式杨式太极拳》。
  四、教学内容
  (一)   理论知识
  1.杨式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2.杨式太极拳的特点与作用。
  3.杨式太极拳源流轶事。
  4.杨式太极拳的比赛规则及裁判法。
  (二)   基本技术
  1.握拳方法:平握、直握。
  2.眼法:眼平视、眼随拳走。
  3.步型:丁步、弓步、坐盘、并步、仆步、独立步、虚步。
  4.步法:进步、退步、跳步、跟步。
  5.腿法:蹬脚、分脚、后举腿、摆腿。
  (三)   基本战术
  1、神与意和,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2、强壮脏腑、通达关窍、疏理经络。
  (四)组合练习
  1.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2.围绕着我们的身体呈平圆、立圆、斜圆流动。
  3.外练筋骨皮,而内练一口气。
  五、身体素质
  (一)   一般身体素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项目。
  (二)   专项身体素质。
  1.灵敏
  (1) 两人追逐、躲闪跑、后退跑。
  (2) 击步跑、弧行步练习。
  (3) 4×10米侧身交叉步跑。
  2.耐力
  (1)太极桩。
  (2)分段与完整套路演练。
  (3)马步站桩。
  3.力量
  (1)俯卧撑、仰卧起做。
  (2)双腿触胸跳、单腿眺行。
  (3)纵跳。
  4.柔韧
  (1)体侧屈、体前屈、体后屈、涮腰、抡臂。
  (2)压腿、踢腿、搬腿。
  5.速度
  30~50米加速跑
  六、教法建议
  (一)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进度己方法。
  (二)   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当增减运动负荷。
  (三)   围绕重点,采取多种教法,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七、考试内容、方法、评分标准
  (一)考核的依据
  以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为依据。
  (二)考核种类及成绩比例
  1.平时考核:包括学习态度与出勤(5%)、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5%),60分及格,100分为满分。占总成绩的10%。
  2.期末考核:由体育部组织教师进行考核,其成绩占总成绩的90%。
  (三)专项技能(90%)
  内容:四十八式太极拳全套动作。
  方法:2~3人背对背独立完成整套动作。 
  要求:能够独立的完成,动作熟练,节奏舒缓。 
  评分标准:
          | 分值 | 技  评  标  准 | 比例 | 
    | 90~100 | 动作正确、连贯协调、圆活、一气呵成,体现四十八式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低而稳定,心静体松。 | 10 | 
    | 80~89 | 动作正确、连贯协调、圆活、一气呵成,四十八式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稍低而稳定,心静体松。在整套动作中可出现一次停顿。 | 35 | 
    | 70~79 | 动作正确、连贯协调、圆活、一气呵成,体现四十八式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稍低而稳定,心静体松。在整套动作中可出现两次停顿。 | 40 | 
    | 60~69 | 动作正确、连贯协调、圆活、一气呵成,体现四十八式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高而稳定,心静体松。在整套动作中可出现两次停顿。 | 10 | 
    | 60分以下 | 动作正确、连贯协调、圆活、一气呵成,体现四十八式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高而稳定,心静体松。在整套动作中可出现两次停顿。 | 3―5 | 
    | 备  注 | 80分以上不得超额。 | 
   (三)运动参与(5%)
          | 成  绩 | 5 | 4 | 3 | 2 | 1 | 0 | 
    | 出勤次数 | 12 | 11 | 10 | 9 | 8 | 8以下 |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5%)
          | 成绩 | 标    准 | 比例 | 
    | 5 | 上课认真,练习积极性高,身体素质好,技术水平进步显著,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 10 | 
    | 4 | 上课认真,练习积极性高,身体素质好,技术水平有提高。 | 45 | 
    | 3 | 上课认真,练习积极性高,身体素质好,技术水平有进步。 | 30 | 
    | 2 | 能够正常上课,积极参加练习。 | 10 | 
    | 1 | 能够正常跟班上课。 | 5 | 
   八、教材时数分配表
          | 学  期 | 2-8 | 
    | 总时数 | 24 | 
    | 专项技能 | 12 | 
    | 套路复习 | 6 | 
    | 机动 | 4 | 
    | 考  试 | 2 | 
    | 备注 | 技术教学时数占80%,其余20%为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时间。 | 
    |  |  |  | 
   九、教学进度表
          | 课次 内容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 2-8学期 | 
    | 三十二式太极剑 | ★ | ★ | ★ | ★ | ★ | ★ |   |   |   |   |   |   | 
    | 复  习 |   |   |   |   |   |   | ★ | ★ | ★ |   |   |   | 
    | 考  试 |   |   |   |   |   |   |   |   |   | ★ |   |   | 
    | 机动 |   |   |   |   |   |   |   |   |   |   | ★ | ★ | 
   十、教学日历
          | 课次 | 专 项 内 容 及 要 求 | 身体素质 内容及要求 | 
    |   学    期 | 
    | 第一次课 | 1.学习杨式太极拳基本技术。 2.学习杨式太极拳第一段。 | 素质练习 | 
    | 第二次课 | 1.复习杨式太极拳第一段。 2.学习杨式太极拳第二段。 |   | 
    | 第三次课 | 1.学习杨式太极拳基本手型。 2.复习杨式太极拳第一、二段。 |   | 
    | 第四次课 | 1.复习杨式太极拳基本手型及杨式太极拳第一、二段。 2.学习杨式太极拳第三段。 |   | 
    | 第五次课 | 1.复习杨式太极拳第一至三段。 |   | 
    | 第六次课 | 1.学习杨式太极拳第四段。 |   | 
    | 第七次课 | 1.复习杨式太极拳整套动作。 |   | 
    | 第八次课 | 1.复习杨式太极拳整套动作。 |   | 
    | 第九次课 | 1.介绍杨式太极拳考试方法、要求、评分标准。 2.复习杨式太极拳整套动作。 |   | 
    | 第十次课 | 考试杨式太极拳整套动作。 |   | 
    | 第十一次课 | 机动。 |   | 
    | 第十二次课 | 机动。 |   | 
   十一、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与要求
          | 学期 | 课次 | 练  习  内  容  与  要  求 | 
    |   2-8   学   期 | 1 | 灵敏练习:折回跑15×4两组。  要求: 速度快,启动快,摸线返回。 | 
    | 2 | 力量练习:蛙跳15米×4组。  要求: 连续跳,不停顿。 | 
    | 3 | 耐力练习:太极桩;马步站桩。  要求:动作标准,重心下沉。  | 
    | 4 | 柔韧练习:各种拉伸柔韧性练习。  要求:两人一组互相帮助完成。  | 
    | 5 | 力量练习:俯卧撑10个×2组。  要求:动作标准,每组一气呵成。 | 
    | 6 | 速度练习:30米×4组。 要求:速度快,全力冲刺。 | 
    | 备  注 | 身体素质教学与练习的时间占每次上课时间的20%。 自由安排具体的练习时间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