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课教学大纲(模板) - 通选课教学大纲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3-06-22   浏览次数:371
				  
					                                                 | 专项课教学大纲(模板) 一  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普体课               Ordinary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必修) 学    时:                     学    分: 开课学期: 开课对象: 先修课程:选修不限   二、教学目的 (一) (二) (三) 二、基本教材 (一)   理论知识 1、 2、 3、 4、 (二)   基本技术 1、 2、 3、 4、 5、 (三)   基本战术 1、 2、 组合练习 1、 2、 3、 (四)   教材:《体育与健康》、 三、身体素质 (一)   一般身体素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项目。 (二)   专项身体素质。 1、  速度 (1)         (2)         (3)         (4)         (5)         (6)         2、  灵敏 (1)         (2)         (3)         3、  耐力 (1)         (2)         (3)         (4)         (5)         4、  力量 (1)         (2)         (3)         (4)         四、教法建议 (一)     (二)     (三)     五、考试内容、方法、评分标准 (一)   理论部分(10%) 内容:专项基础理论知识;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 要求:规定时间,以闭卷形式集中考试。 (二)   身体素质(40%) 内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项目。            评分标准:见“大学生健康体质评分标准”。 (三)   专项技能(30%) 1、达标(15%) 内容:  方法:  要求:  评分标准:         | 成绩 | 100 | 90 | 80 | 70 | 60 |    | 第一、三学期 |   |   |   |   |   |    | 第二、四学期 |   |   |   |   |   |    2、技评(15%) 内容、方法、要求:同达标。 评分标准:         | 分值 | 技  评  标  准 | 比例 |    | 90――100 |   | 10 |    | 80――89 |   | 35 |    | 70――79 |   | 40 |    | 60――69 |   | 10 |    | 60分以下 |   | 3―5 |    | 备  注 | 80分以上不得超额。 |    (四)运动参与(10%)         | 成  绩 | 100 | 90 | 80 | 70 | 60 |    | 第一学期 | 16 | 15 | 14 | 13 | 12 |    | 第二学期 | 18 | 17 | 16 | 15 | 14 |    | 第三学期 | 18 | 17 | 16 | 15 | 14 |    | 第四学期 | 18 | 17 | 16 | 15 | 14 |    | 备  注 | 出勤次数低于60分,不予评定体育成绩。 |      (五)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10%)         | 成绩 | 标    准 | 比例 |    | 10 | 上课认真,练习积极性高,身体素质好,技术水平进步显著,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 10 |    | 9 | 上课认真,练习积极性高,身体素质好,技术水平有提高。 | 45 |    | 8 | 上课认真,练习积极性高,身体素质好,技术水平有进步。 | 30 |    | 7 | 能够正常上课,积极参加练习。 | 10 |    | 6 | 能够正常跟班上课。 | 5 |    六、教材时数分配表         | 学  期 | 一、三 | 二、四 |    | 总时数 | 36 | 36 |    | 理  论 | 4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  试 | 2 | 2 |    | 机  动 | 8 | 4 |    | 备注 | 技术教学时数占80%,其余20%为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时间。 |    |  |  |  |  |    理论教材时数分配表         | 学   期 | 一、三 | 二、四 |    | 总 次 数 | 4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 | 体育理论教学的时间占上课时间的80%,其中体育理论与专项理论各占40%。 |    |  |  |  |  |    七、教学进度表         | 次课 内容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 第    一  、  三   学    期 |    | 理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机  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  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  注 | 1、☆第二次理论课雨天上。2、☆理论考试时间、地点另定。3、⊙假期与恶劣天气 |    | 第    二   、  四   学    期 |    | 理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机  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  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  注 | ☆1、第二次理论课雨天上。2、理论考试时间、地点另定。 |    理论教学进度表   八、教学日历         | 课次 | 专 项 内 容 及 要 求 | 身体素质 内容及要求 |    | 第    一  、 三   学    期 |    | 第一次课 | 一、体育理论知识:  (第一学期)(一)体育与健康概述:1、健康概念。2、体育与健康的关系。3、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区别及联系。4、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要求。 (第三学期)(五)安全锻炼与保健:1、科学锻炼。2、安全锻炼与自我监督。3、常见运动损伤与防治。 二、 三、本学期教学内容、考核内容与标准。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1) |    | 第二次课 |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1) |    | 第三次课 |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2) |    | 第四次课 |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2) |    | 第五次课 |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3) |    | 第六次课 |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3) |    | 第七次课 |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4) |    | 第八次课 |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4) |    | 第九次课 |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5) |    | 第十次课 |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5) |    | 第十一次课 |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6) |    | 第十二次课 |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6) |    | 第十三次课 | 一、体育理论知识: (第一学期)(二)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1、体育锻炼促进心肺功能增强。2、体育锻炼促进肌肉力量的增强。3、体育锻炼与柔韧性改善。 (第三学期)(六)体育锻炼与营养:1、营养的功能。2、大学生的营养特点。3、体育锻炼的营养补充。4、合理营养的原则。 二、 |    | 第十四次课 | 考试:  |    | 第十五次课 | 机动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7) |    | 第十六次课 | 机动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7) |    | 第十七次课 | 机动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8) |    | 第十八次课 | 机动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8) |    | 第    二   、  四    学    期 |    | 第一次课 | 一、体育理论知识 (第二学期)(三)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1、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心理健康的测试与评价。 (第四学期)(七)发展人类生存能力:1、人类生存能力概述。2、发展人类生存能力的基本方法。3、发展野外生存能力的基本方法。 二、 三、本学期教学内容、考核内容与标准。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1) |    | 第二次课 |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1) |    | 第三次课 |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2) |    | 第四次课 |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2) |    | 第五次课 |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3) |    | 第六次课 |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3) |    | 第七次课 |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4) |    | 第八次课 |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4) |    | 第九次课 |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5) |    | 第十次课 |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5) |    | 第十一次课 |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6) |    | 第十二次课 |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6) |    | 第十三次课 | 一、体育理论知识 (第二学期)(四)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1、体育锻炼与价值观念、竞争意识与竞争手段。2、体育锻炼与协作意识、社会角色、个性形成及人际关系。3、体育锻炼与民主意识。4、体育锻炼与现代生活方式。 (第四学期)(八)体育欣赏:1、体育欣赏概述。2、体育欣赏的生理心理机制。3、体育欣赏评价标准。4、体育欣赏的内容。5、不同运动项目的欣赏。6、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途径。 二、 |    | 第十四次课 | 考试 |    | 第十五次课 | 机动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7) |    | 第十六次课 | 机动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7) |    | 第十七次课 | 机动 | 一般身体素质练习(8) |    | 第十八次课 | 机动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8) |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与要求         | 学期 | 次课 | 练  习  内  容  与  要  求 |    |             第   一 、 三   学   期 | 1 | 灵敏练习:  要求:  |    | 2 | 力量练习:  要求:  |    | 3 | 耐力练习:  要求:  |    | 4 | 柔韧练习:  要求:  |    | 5 | 力量练习:  要求:  |    | 6 | 耐力练习:  要求:  |    | 7 | 速度练习:  要求:  |    | 8 | 柔韧练习:  要求:  |    | 第   二 、 四   学   期 | 1 | 耐力练习:  要求:  |    | 2 | 力量练习:  要求:  |    | 3 | 灵敏练习:  要求:  |    | 4 | 柔韧练习:  要求:  |    | 5 | 速度练习:  要求:  |    | 6 | 耐力练习:  要求:  |    | 7 | 力量练习:  要求:  |    | 8 | 柔韧练习:  要求:  |    | 备  注 | 身体素质教学与练习的时间占每次上课时间的20%。自由安排具体的练习时间段。 |        |